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大家关注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渐行渐远的小山村

    信息发布者:兰永辉
    2017-03-23 10:16:50   转载

        家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,门前是建于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的牛屎洞水库。尽管我早已告别童年,离开乡村二十余年,可无论走多久多远,童年是永远抹不掉的记忆,故乡是永远的精神家园。

    由于有乡村情结,这些年,一到重要节假日,就会往小山村走,这里曾经人口繁盛,百业兴旺,长有所为,幼有所乐;这里虽然物质生活不是太富裕,但大家对未来满怀希望。

      小山村,总是美丽的,到那乡间小路走一圈,古老的屋,郁郁葱葱的园,琳琅满目的蔬菜,繁花似锦的小山坡,小溪清流中游荡的小鱼,到处散发着浓郁的乡村风情。以前每家每户都会养一些鸡、鸭,或多或少。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,养鸡养鸭的村民越来越少了。特别是到深秋,小山村种类繁多、红红的果子挂满树梢,村后山坡层林尽染,陶醉在这美好的景色之中,心旷神怡,美不胜收。

        然而,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推进,曾经恬然自小山村,被城市的现代文明所吸引,青年一代民已经不愿再靠土地耕耘日子,迁移并定居城市日渐成为他们的强烈愿望。老幼相守、世代传承的根基开始动荡年轻人一个个舍弃自己的家园,开始“东南飞”,为了一个个未知的梦想而去。如今,山坡上草木疯长,山间小路被杂草埋没;山沟里的地块有的荒芜,有的栽上了树木;村子里,房屋多年没人居住,不少已经倒塌,处处残墙断壁,偶遇几位老人带着小孩子坐在家门前,也是一脸的沧桑和凝重,少有轻松和欢笑许多美好的事物在现实的凛冽大风中行将湮灭,正在悄然消逝……

      背井离乡非本愿,几家欢喜几家愁。离开祖辈居住的小山村,有些是随着美丽家园建设,集体迁到山下安置,自然欢呼雀跃;而更多是现实的选择,山村虽美,但在贫瘠土上要想致富只能是美国梦。他们只有忍疼割爱,一点点的放弃生我养我的小山村,慢慢松开拉着盛满记忆故乡的手

           留在小山村的是日渐凋零的老一辈。他们要么没有文化,出外打工经常受气,挣几个钱也难以养家糊口,他们也适应不了城里紧张的生活;要么年纪渐大,家乡情结重,舍不得离开小山村,舍不得离开脚下生他养他这片土地和青山秀水。

      对老人们来说,说清苦真是苦,老无人管,孤苦伶仃,自食其力;说不苦也不苦,老人们与青山为邻,与鸡犬为伴,远离尘嚣、远离雾霾,生活在负氧离子充裕的空间,怡然自得。

          人往集中的区域转移,山村逐渐消失、荒芜,这种趋势无人可挡。社会进步,经济发展,决不能让大片耕地和曾经美丽小山村做代价。

    政府也已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,一些地方美丽小山村的建设开发也在进行,有的搞特色农业,有的变成了养老的家园,有的建休闲旅游小村,离城市近点的办农家乐等等,一个个特色小山村在兴起中。

    惟愿更多的小山村越来越美丽,祈愿渐行渐远的小山村消失得慢点、再慢点……

         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